Project Description
10個月大的女嬰小圓,因為不明原因嘔吐2週、意識不清,由他院轉診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治療。經兒童腦瘤團隊搶救與診治,確診罹患極罕見的兒童胚胎型腦瘤。醫療團隊為小圓制訂個人化治療計畫,手術後立即安排質子治療,再銜接輔助性化學治療。術後小圓恢復狀況良好,現在已經3歲多,是全球接受質子治療年紀最小的病人。後續,醫療團隊也為她規劃長期追蹤照護計畫,定期追蹤其神經認知與生長發育狀況,期待小圓可以健康長大。
█成功挑戰國際難題:治療年僅10個月大的病童
在質子治療問世前,醫師對於3歲以下的腦瘤病童給予放射治療存有顧忌。由於傳統光子治療可能對腦部正常組織造成長期傷害,因此醫師會先採取化學治療控制腫瘤,以便延遲放射治療到3歲以後,這也造成此類腦瘤的治療成效不盡理想。本院自2022年引進全臺第一部精緻型、超導型質子治療機,配有筆型射束強度調控與即時影像導航等最新功能,可以精準治療病灶,有效減少副作用,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此外,本院兒童質子治療及兒童神經腫瘤團隊以專業、全方位及友善的醫療特色,於2025年1月獲頒NHQA國家醫療品質金獎「臺灣頂尖團隊」殊榮。北醫附醫兒童癌症團隊,以精準醫療、友善環境與跨領域全人照護模式,為病童及家屬創造生命新希望,持續用專業與溫暖陪伴每位病童走過生命中的挑戰,迎接嶄新未來。
█精準醫療:引領治療新高度
北醫附醫兒童神經腫瘤團隊深耕精準醫療,整合精準手術、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特別引進新一代超導型質子治療設備,搭配筆型射束與即時影像導航系統,精準度極高,能夠準確打擊腫瘤病灶,大幅降低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治療副作用降低7成以上。
透過先進的分子基因檢測與體外藥物敏感測試,量身打造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成功率及降低後遺症風險。對於兒童白血病與淋巴瘤,亦導入分子診斷及國際間最新技術的分層治療,為病童追求最高的治癒率與生活品質。【右圖:新一代超導型質子治療設備】
癌症康復之路漫長,本院於2019年成立全國首創的「兒童腫瘤康復者長期追蹤特別門診」,結合跨專科團隊包括神經復健、心理諮商、營養支持、視力評估、聽力追蹤等,提供完整的連續性醫療服務與健康促進方案,陪伴病童及家長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根據本院追蹤研究,兒癌康復者常見的健康困擾如課業困難、視力問題、菸害暴露等問題,團隊提供專業協助及健康教育,亦透過專業的兒童復健團隊,結合上肢及下肢機器人復健等新醫療科技,幫助有需要的病童恢復得更好。
█友善醫療:溫暖療育守護心靈
本院積極打造兒童友善的醫療環境,包括歡樂屋病房、創造性藝術治療、音樂治療、情境式投影系統、卡通化衛教影片等多元創新手法,大幅降低病童治療期間的緊張焦慮感,並透過點數集點換取禮物及治療畢業證書,增強病童正向面對治療的信心。此外,兒癌團隊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的全人照護理念,透過家庭會議、心理諮商、遺傳諮詢,提供家庭必要的心理社會支持,形成堅強的治療後盾。
兒癌團隊積極推動以病童為中心的跨專科合作,包含小兒腫瘤科、神經外科、麻醉科、放射治療科等,強調從初診、治療、康復到長期追蹤的全程照護,系統化追蹤病童長期的身心健康,協助其順利回歸正常生活。本院也與善心企業合作,建立歡樂屋病房、舉辦癌童畢業典禮、藝術治療及音樂治療活動,營造友善、溫暖的醫療環境。【左圖:北醫附醫攜手迪士尼與喜願協會打造了「迪士尼主題兒童病房」】【右圖:兒童癌症團隊為病童進行藝術治療】
近10年來,兒童癌症團隊已累計照顧400餘位兒童腫瘤患者,在兒童白血病、淋巴瘤、實體腫瘤及腦瘤的治療水準與國際頂尖醫療機構水準並駕齊驅,其中非惡性腦瘤的5年存活率高達98%,惡性腦瘤5年存活率62%,高於國內平均,為病童爭取更好的生命品質與未來發展機會。此外,團隊也積極參與國內外臨床研究及指引制定,將臺灣的臨床經驗推向國際舞台,成為全球兒童腫瘤照護的卓越典範。
(文/何宛玲、劉彥麟&梅傑斯〔James S. Miser〕,北醫附醫兒科部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臺北癌症中心顧問)
【上圖:左起何宛玲醫師、劉彥麟醫師及梅傑斯顧問】
文章轉載自臺北醫學大學官網首頁/今日北醫/北醫電子報:https://tmubt.tmu.edu.tw/2025/05/15/%e5%85%a8%e6%96%b9%e4%bd%8d%e5%85%92%e7%99%8c%e7%85%a7%e8%ad%b7%e5%85%88%e9%a9%85%ef%bc%8c%e5%8c%97%e9%86%ab%e9%99%84%e9%86%ab%e6%89%93%e9%80%a0%e5%85%92%e7%ab%a5%e5%81%a5%e5%ba%b7%e6%96%b0%e5%b8%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