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打造無菸環境 本院戒菸治療服務成果豐碩

2025-05-29T09:38:04+00:00

打造無菸環境提升全民健康,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積極推動戒菸治療服務,2024年全年幫助586人次完成戒菸藥物治療、提供827人次戒菸衛教治療;持續追蹤發現使用藥物治療的民眾六個月戒菸成功率達46.7%、接受戒菸衛教之民眾六個月戒菸成功率達48.6%,成果優異,曾榮獲政府頒發戒菸服務績優機構獎項。   迎接5月31日「世界無菸日」,雙和醫院將於29日上午舉辦衛教講座,交流戒菸治療醫學新知,也邀請民眾分享自身成功戒菸經驗,鼓勵癮君子們擺脫菸癮、找回健康。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張德宇醫師表示,今年世界無菸日的主題為「戳破誘惑:揭露菸草與尼古丁產品行銷伎倆」,旨在呼籲社會大眾重視新型態菸品對健康的威脅,如電子菸或加味菸。   張德宇醫師指出,電子菸是透過電子加熱系統將電子菸液加熱,產生煙霧供使用者吸入,模擬吸菸的效果,特別受年輕族群喜愛,根據最新國健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目前全台有超過5.4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菸,由於電子菸相較於傳統香菸含有較少的焦油等,因此許多人誤以為它是較健康的替代品,但電子菸液大多含有尼古丁,除仍具成癮風險外,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當中的有害致癌物,對吸食者及暴露於二手菸的人群均可能造成健康危害,且目前尚無充分證據證明它能有效幫助戒菸。   另外,加味菸則是透過增加風味及其他成分來改變氣味、口味與外觀的菸品,企圖掩蓋菸草產品的刺激性,極易吸引青少年與初次接觸者,調查發現,每10位青少吸菸者,就有4位是使用加味菸;然而,這些添加成分大多未清楚標示,危害更難掌握,應格外警惕。   張德宇醫師強調,不論是吸傳統紙菸或新型態菸品,對健康的危害都不能忽視。菸品高溫燃燒所產生的致癌物逾60種,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及慢性肺阻塞等。因此,戒菸絕對是迫在眉睫的必要行動,建議可以前往「戒菸門診」尋求專業戒菸治療協助,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順利地達成戒菸目標。另外,民眾可透過尼古丁成癮度量表來檢視自身成癮狀況,如分數超過4分則為中度成癮者、超過7分則是重度成癮者,或每日抽菸達10支以上,如符合上述條件,即可參加國健署所提供的戒菸治療服務計畫,相關問題請洽詢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 文章轉載自雙和醫院官網首頁/雙和新知/最新消息:https://shh.tmu.edu.tw/page/NewsDetail.aspx?seq_no=20250529082911511848

新冠疫情上升快速,提醒民眾端午佳節不忘防疫,進入醫療機構、搭乘大眾運輸、至人潮聚集室內場所,建議自主戴口罩,保障自身健康

2025-05-28T10:30:22+00:0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7)日表示,端午連續假期將至,民眾出遊、聚會機會增加,有利於病毒傳播,呼籲民眾放假不忘防疫,進入醫療機構、搭乘大眾運輸、至人潮聚集室內場所,建議自主戴口罩;如有生病在家休息;符合接種資格者儘速接種新冠疫苗,保障自身健康。 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第21週(5/18-5/24)新冠門急診就診計41,402人次,較前一週上升,且高於2024年第21週23,555人次;5/20-5/26新增102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19例本土病例死亡;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32例,其中6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近9成。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各區署皆為上升,流行變異株以LP.8.1占比最高;亞洲國家/地區包括中國、泰國及香港疫情亦呈上升趨勢,其中中國與香港流行變異株以NB.1.8.1為多。我國目前主流變異株亦為NB.1.8.1。 為防範感染新冠,疾管署建議民眾以下情形可自主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 一、一般民眾: 進入醫院、診所、長照機構等醫療照護機構,建議戴口罩,並配合醫療照護機構感控措施。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至人潮聚集的室內場所,建議戴口罩,特別是年長或有慢性病民眾。 二、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民眾:建議外出時戴口罩(直到症狀緩解後5天內), 並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相關內容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最新防疫專區( https://gov.tw/gNG )/民眾自主戴口罩建議/「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者建議事項」和「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查看。 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15.7萬人次,上週(5/19-5/25)接種約4.1萬人,為前一週(5/12-5/18)接種1.7萬人的2.4倍,創近三個月以來單週新高。公費新冠疫苗庫存充足,尚有312.8萬劑,疾管署已持續增加疫苗配送以應民眾踴躍接種需求。公費新冠疫苗具良好保護效力和安全性,請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另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提升免疫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 [...]

端午假期將至,提醒大人小孩返鄉出遊落實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別讓腸病毒趴趴走

2025-05-28T10:27:14+00:0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7)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緩升,本週適逢端午連假,提醒民眾返鄉出遊應協助孩童加強落實肥皂勤洗手,且於返家後或進食前確實洗手,做好個人衛生管理,以降低感染風險,若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避免疾病傳播。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21週(5月18日至5月24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4,911人次,較前一週(4,843人次)略升1.4%,近期疫情已連續7週呈緩升趨勢。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16型、克沙奇A2型及克沙奇A6型,亦檢出其他型別腸病毒。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3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3例及克沙奇B5型1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籲請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提醒,時序進入腸病毒好發季節,加上連假期間民眾出遊往來機會增加,也提高腸病毒傳播的機會,民眾帶孩童出入人多擁擠、互動頻繁場所如室內兒童遊戲場,應教導孩童注意使用設施前後應以肥皂正確洗手。此外,兒童常出入公共場所業者應定期對於幼童常接觸物體表面進行消毒,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消毒效果有限,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含氯漂白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並注意環境通風,環境、器具等用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即可完成消毒。 疾管署再次強調,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疾管署已製作腸病毒防治相關影片、海報及單張等衛教資料,歡迎民眾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下載運用及查詢相關資訊,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8-82604-1.html

把握適齡生育期 試管嬰兒成功率高

2025-05-28T10:24:04+00:00

現代人晚婚遲育已成常態,需注意生殖能力會隨年齡下降!我國夫妻試管嬰兒療程數據顯示,受術妻30歲懷孕率超過3成(32.6%),40歲懷孕率驟降至不到2成(19.1%),43歲不到1成!國民健康署呼籲,女性應把握25至35歲黃金生育期、男性則為40歲前,若懷孕困難,宜及早就醫並善用補助。 掌握黃金生育期 儘早進行生育規劃 研究顯示,隨年齡增長,男女雙方的生殖能力皆會逐漸下降,可能出現卵子與精子品質降低、受精困難、胚胎染色體異常等情形,即使借助人工生殖技術,成功率仍會隨年齡增加而明顯下降。依據國民健康署111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統計,在使用配偶精卵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本國籍夫妻當中,受術妻年齡30歲之治療週期懷孕率為32.6%,年齡35歲為28.6%,年齡40歲降為19.1%,至43歲以後更下降至10%以下。 人工生殖的活產率也和年齡明顯相關,根據國民健康署針對申請試管嬰兒補助結果所做分析比較,受術妻年齡在25至未滿35歲者,於首次申請補助就成功產下寶寶者占35.4%,在35至未滿40歲者占29.9%,至40歲以上只有13.4%。國民健康署建議有生育計畫的年輕夫妻,應把握女性25至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期,若有懷孕困難,應及早尋求生殖醫學協助。 善用政府補助資源 試管圓夢好孕來 為協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期待,並減輕經濟負擔,國民健康署自110年7月1日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只要經醫師評估有試管嬰兒療程需求,且夫妻任一方具我國國籍,並於我國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妻年齡未滿45歲者,即可透過全國102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首次申請最高補助新臺幣10萬元,中低及低收入戶最高可補助15萬元。受術妻年齡未滿40歲者,每胎次最多補助6次療程,受術妻年齡已滿40歲且未滿45歲者,每胎次最多補助3次療程。補助實施迄今已協助近2萬4千對夫妻迎來2萬7千多名新生兒,成效顯著。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為了母嬰健康與掌握關鍵生育年齡,有生育意願夫妻應及早規劃,遇有懷孕困難儘早就醫,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求,可善用政府補助資源,實現生育子女願望。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8-82599-1.html

【萬芳醫院】中央公費Moderna JN.1 新冠疫苗疫苗已到貨,自114年5月27日起提供接種服務。

2025-05-28T10:13:41+00:00

中央公費Moderna JN.1 新冠疫苗已到貨,自114年5月27日起提供接種服務。 一、 配合衛生福利部政策,本院自 114年4月8日起 提供以下對象追加接種 Moderna JN.1 新冠疫苗(單劑型) (一) 開放接種對象 65歲以上長者(含55-64歲原住民) 出生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包括: ✓ 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 ✓ 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 ✓ 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 [...]

家用新冠快篩試劑持續增產,供應民眾防疫需求

2025-05-27T10:20:44+00:00

因應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已請新冠快篩試劑許可證業者,依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預估國內快篩試劑需求量來擴大產能,目前根據業者提出生產規劃,自本週起家用新冠快篩試劑每周產量可達到疾管署預估需求量之2倍以上。食藥署除持續監控視疫情變化請業者滾動式調整產能,亦於食藥署官網設置「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公布國內販售家用新冠快篩試劑通路連結資訊,供各界查詢,滿足國人需求。 食藥署近日已多次主動聯繫國內連鎖藥局、超商等通路,請其擴大家用新冠快篩試劑的鋪貨與備貨,並已於114年5月26日下午邀集許可證持有者、藥師公會全聯會、連鎖藥局、超商業者、連鎖藥粧店及連鎖醫療器材商共同開會,研商優化物流配送流程,使各供應門市能更即時的補貨,另為使民眾更容易購得家用新冠快篩試劑,食藥署已請上述業者提供販售門市資訊,公布在食藥署官網首頁「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以利民眾查詢後續亦將持續更新。 家用新冠快篩試劑國內已核准5張許可證,業者分別為寶齡富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塑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亞培快速診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及泰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產品供應資訊亦已公布於食藥署官網首頁「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供應資訊專區」。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8-82597-1.html

疾管署已於官網設置「新冠最新防疫專區」,方便民眾查詢家用快篩試劑販售藥局及提供醫用快篩醫療院所、疫苗接種院所等資訊,歡迎多加利用

2025-05-27T10:11:26+00:00

針對近日網路多有民眾詢問哪裡可購買家用新冠快篩試劑等問題,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6)日表示已於上週召開會議,請各縣市完成盤點及持續更新轄內快篩相關販售或提供資訊,公布於衛生局網頁,上週五(5/23)亦於疾管署官網設置「新冠最新防疫專區」,彙整各縣市衛生局提供之家用快篩試劑販售藥局及提供醫用快篩醫療院所名單連結,也提供疫苗接種院所、抗病毒藥劑配置存放點、快篩陽性怎麼辦等資訊,方便民眾隨時查詢及獲取最新訊息。 疾管署說明,近期氣溫變化大,有利於呼吸道病毒(如常見呼吸道病毒,例如:新冠、流感、副流感、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活動,民眾如有出現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建議先戴口罩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進行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篩檢,及進行後續診斷與治療。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務必立刻就醫。此外,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為感染新冠後可能導致併發症之高風險對象,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及早診治並開立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 疾管署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新冠中重症最有效的方法,曾感染過新冠、曾接種先前新冠疫苗產生的免疫保護因逐漸衰退已不足,目前新冠疫苗數量充足,請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民眾儘早接種,另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免疫不全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才能提升免疫保護力。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8-82592-1.html

世界無菸日 戳破菸品的誘惑

2025-05-27T09:58:34+00:00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今年主題為「戳破誘惑」,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要留意菸商利用時尚包裝、迷人設計與社群行銷等吸引年輕人的伎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所有菸品皆有害,鼓勵民眾透過多元管道戒菸,遠離菸品危害。 戳破菸品誘惑 識破菸商伎倆 WHO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菸日」,以提高大眾對菸害的認識,並呼籲人們遠離菸草產品。今年世界無菸日主軸為「戳破誘惑:揭露菸草與尼古丁產品行銷伎倆(Unmasking the Appeal:Exposing Industry Tactics on Tobacco and [...]

【真相與闢謠】天氣晴朗,代表空氣品質良好嗎?

2025-05-21T09:06:55+00:00

每當臺灣各地區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那空氣品質又是如何呢?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資料顯示,中部以南空品區位於下風處,空氣污染物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容易上升,而臭氧的生成過程複雜,是一種由有機揮發物(VOCs)、氮氧化物 (NOx)等前驅物,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產生的二次空氣污染物,因此當有足夠的累積條件及陽光強度時,就會生成高濃度的臭氧。這也表示天氣晴朗並不代表空氣品質良好[1, 2]。因此,民眾仍要定期察看空氣品質監測的官方網站或手機APP,才能即時掌握周遭空氣品質資訊,若空氣品質不佳時,盡量減少室外活動,如有外出之必要,也要選配合適的口罩保護自己的健康[3]。   資料來源: [1]行政院環境部‧(2023,September)‧空氣品質監測網‧行政院環境部‧https://airtw.moenv.gov.tw/cht/default.aspx [2]行政院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臭氧濃度最高‧行政院環境部‧https://airtw.moenv.gov.tw/cht/Encyclopedia/pedia09/pedia9_2.aspx [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June)‧健康九九‧衛生福利部‧https://health99.hpa.gov.tw/m8152   文章轉載自國民健康署官網首頁/服務園地/真相與闢謠/保健闢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