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象徵「我愛你」,但吸菸讓愛變了味。即使抽菸的環境通風,也無法避免二、三手菸傷害家人。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升至35.6%,家庭已成菸害高風險場域。國民健康署呼籲任何菸品都有危害,共同打造無菸家庭,讓「我愛你」不只是口號,而是守護家人的健康行動。 拒吸二、三手菸 保護下一代 在家庭菸害暴露中,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二手菸,菸草在燃燒後產生的煙霧中含有約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已有數百種被歸類為「有害或潛在有害的化學物質」,至少70種為已知的致癌物(carcinogens)1。有些民眾認為只要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就不會造成菸害,但其實不論二手菸或是殘留在環境中的三手菸,即使是短暫接觸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家庭成員中的兒童及孕婦。研究顯示,二手菸的暴露與兒童罹患氣喘、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及嬰兒猝死症(SIDS)有關,並會使兒童出現學習障礙及憂鬱的症狀2。若是有懷孕的婦女使用菸品,菸草中的尼古丁或其他有毒物質,會經由胎盤,進而影響胎兒的大腦發育,增加兒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機率3。 家庭二手菸暴露升 打造無菸家庭刻不容緩 我國菸害防制法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雖擴大室內外公共禁菸場所,但根據113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由111年的28.9%上升至35.6%,顯示大約每3個人就有一位在家中有遭受到菸害的情形4。在英國前瞻世代研究中顯示,青少年14歲前,若照顧者有吸菸而造成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其在17歲時成為吸菸者是非暴露族群的兩倍5。 另一篇日本研究也指出,該國加熱菸上市後,吸菸者最常見使用菸品為紙菸及加熱菸。而目前所有使用菸品者,有近5成有每天在家使用菸草產品,且沒有採取任何無菸家庭規範(如:全面禁菸)的家庭,其在家吸菸的比例最高6。 雖然我國尚未核定通過任何一項指定菸品(含加熱菸),依法全面禁止,亦不得使用,但伴隨著菸商刻意的行銷推廣使用,也在其他國家發現加熱菸可能增加菸草使用及在家非自願性接觸菸草煙霧,增加共同生活家人潛在健康風險。因此,實施無菸家庭極為重要。 [...]
健保擴增癌症標靶藥PARP抑制劑接軌國際治療指引
鄭雅瑋2025-05-20T15:02:03+00:00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為提升癌症病人的治療權益,於114年3月28日及4月17日召開之藥品共同擬訂會議通過2項PARP抑制劑用於「晚期高度惡性上皮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維持治療」、「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及「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第一線」,預估嘉惠約775名癌症病友,挹注年藥費約9.79億元,並於114年6月1日生效。 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及乳癌為我國111年女性發生率前10名,攝護腺癌為男性發生率排行前3名,健保署近期積極朝優先接軌國際指引證據等級強之藥品,以提供更完善治療。 目前PARP抑制劑給付於晚期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具germline/somatic BRCA1/2致病性突變」族群,本次擴增給付於「具HRD陽性且含致病性BRCA突變或基因不穩定」族群,共通過2項藥品(olaparib及niraparib):(1)含olaparib成分藥品合併含bevacizumab成分藥品,可延長整體存活期中位數17.9個月(75.2個月vs 57.3個月) (2)含niraparib成分藥品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11.4個月(19.6個月vs 8.2個月);另在「具germline BRCA1/2突變併HER2陰性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乳癌術後輔助治療」,含olaparib成分藥品可顯著降低42%侵襲性疾病及43%遠端疾病的發生風險;在「具germline或somatic BRCA1/2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突變之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第一線治療」,含olaparib成分藥品合併含abiraterone成分藥品可延緩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未達到vs 8.4個月)及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未達到vs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兒癌照護先驅,北醫附醫打造兒童健康新希望
鄭雅瑋2025-05-20T14:55:04+00:0010個月大的女嬰小圓,因為不明原因嘔吐2週、意識不清,由他院轉診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治療。經兒童腦瘤團隊搶救與診治,確診罹患極罕見的兒童胚胎型腦瘤。醫療團隊為小圓制訂個人化治療計畫,手術後立即安排質子治療,再銜接輔助性化學治療。術後小圓恢復狀況良好,現在已經3歲多,是全球接受質子治療年紀最小的病人。後續,醫療團隊也為她規劃長期追蹤照護計畫,定期追蹤其神經認知與生長發育狀況,期待小圓可以健康長大。 █成功挑戰國際難題:治療年僅10個月大的病童 在質子治療問世前,醫師對於3歲以下的腦瘤病童給予放射治療存有顧忌。由於傳統光子治療可能對腦部正常組織造成長期傷害,因此醫師會先採取化學治療控制腫瘤,以便延遲放射治療到3歲以後,這也造成此類腦瘤的治療成效不盡理想。本院自2022年引進全臺第一部精緻型、超導型質子治療機,配有筆型射束強度調控與即時影像導航等最新功能,可以精準治療病灶,有效減少副作用,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此外,本院兒童質子治療及兒童神經腫瘤團隊以專業、全方位及友善的醫療特色,於2025年1月獲頒NHQA國家醫療品質金獎「臺灣頂尖團隊」殊榮。北醫附醫兒童癌症團隊,以精準醫療、友善環境與跨領域全人照護模式,為病童及家屬創造生命新希望,持續用專業與溫暖陪伴每位病童走過生命中的挑戰,迎接嶄新未來。 █精準醫療:引領治療新高度 北醫附醫兒童神經腫瘤團隊深耕精準醫療,整合精準手術、放射治療及藥物治療,特別引進新一代超導型質子治療設備,搭配筆型射束與即時影像導航系統,精準度極高,能夠準確打擊腫瘤病灶,大幅降低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治療副作用降低7成以上。 透過先進的分子基因檢測與體外藥物敏感測試,量身打造治療方案,提升治療成功率及降低後遺症風險。對於兒童白血病與淋巴瘤,亦導入分子診斷及國際間最新技術的分層治療,為病童追求最高的治癒率與生活品質。【右圖:新一代超導型質子治療設備】 癌症康復之路漫長,本院於2019年成立全國首創的「兒童腫瘤康復者長期追蹤特別門診」,結合跨專科團隊包括神經復健、心理諮商、營養支持、視力評估、聽力追蹤等,提供完整的連續性醫療服務與健康促進方案,陪伴病童及家長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根據本院追蹤研究,兒癌康復者常見的健康困擾如課業困難、視力問題、菸害暴露等問題,團隊提供專業協助及健康教育,亦透過專業的兒童復健團隊,結合上肢及下肢機器人復健等新醫療科技,幫助有需要的病童恢復得更好。 █友善醫療:溫暖療育守護心靈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不孕症治療,北醫附醫生殖醫學中心助您實現好孕夢!
鄭雅瑋2025-05-20T14:45:52+00:00「結婚兩年多了,為什麼還是懷不上?」34歲的小雯心裡總是浮現這樣的疑問。她與先生小明結婚不久後開始備孕,但一年半過去,卻遲遲沒有好消息。眼看身邊朋友一個個當爸媽,小雯焦慮不已,也對自己產生懷疑:「是不是我出了什麼問題?」 在朋友的建議下,小雯決定和先生一起做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善用臺北市政府提供的補助資源。沒想到檢查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卵巢功能(AMH值)非常低,明顯低於同年齡層女性,臨床診斷為卵巢早衰;而小明則被檢查出精子數量偏少且活動力不佳。由於,兩人自然受孕機率幾乎微乎其微,因此強烈建議直接考慮試管嬰兒療程。【右圖:北醫附醫婦產部生殖醫學科吳彥蓁醫師】 面對檢查結果,小雯感到既沮喪又慶幸。她後悔自己沒有更早接受檢查,但醫療團隊的鼓勵給了她信心:「很多夫妻經過正確治療,最後都成功懷孕了。」小雯夫妻接受建議,直接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經過一系列的排卵刺激、取卵、體外受精後,終於在首次試管嬰兒療程成功懷孕。 現在的她回想起那段忐忑的日子,總會感慨地說:「幸好當初有及早面對問題,也感謝醫師一路的陪伴與指導。」不孕問題不需要自己默默承受。透過婚後孕前檢查及早掌握生育狀況,並主動與專業醫師討論合適的療程方案,往往能事半功倍,幫助自己與伴侶早日迎接新生命。 現代醫學提供許多不孕治療方案,包含人工授精(IUI)、試管嬰兒(IVF)及生殖冷凍技術(卵子、精子冷凍)。 1.人工授精(IUI):適合有輕微不孕問題的夫妻,透過精子洗滌後注入女性子宮,提升受孕率。 2.試管嬰兒(IVF):適用於輸卵管阻塞、多次人工授精失敗,或男性精子嚴重問題。北醫附醫在試管嬰兒療程有豐富經驗與成功案例,並配合政府部分補助政策,協助夫妻降低經濟負擔。 3.生殖冷凍技術:適合晚婚或晚孕計畫者及癌症病人。癌症病人透過化療或手術前預先凍存卵子或精子,有助未來保存生育能力。本院在癌症生殖保存領域經驗豐富,提供專業諮詢與治療服務,幫助患者守護未來的生育希望。 凡設籍臺北市,已結婚但尚未懷孕的新婚夫妻,可申請政府提供的婚後孕前健康檢查補助,其中最重要的檢測包括女性的卵巢功能(AMH值)檢測及男性精液分析檢測。透過這些關鍵檢查,能提早了解生育狀況,及早處理潛在不孕問題。建議有生育計畫且符合資格的夫妻,盡早透過臺北市政府補助的孕前健康檢查,提前規劃治療方式,更有效地提升懷孕機會。(文/吳彥蓁,北醫附醫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治醫師)【下圖:北醫附醫生殖醫學中心團隊合影】 文章轉載自臺北醫學大學官網首頁/今日北醫/北醫電子報:https://tmubt.tmu.edu.tw/2025/05/15/%e5%85%a8%e6%96%b9%e4%bd%8d%e4%b8%8d%e5%ad%95%e7%97%87%e6%b2%bb%e7%99%82%ef%bc%8c%e5%8c%97%e9%86%ab%e9%99%84%e9%86%ab%e7%94%9f%e6%ae%96%e9%86%ab%e5%ad%b8%e4%b8%ad%e5%bf%83%e5%8a%a9%e6%82%a8%e5%af%a6/
【雙和醫院】白天嗜睡、癱軟、夢境混淆不是累? 小心猝睡症警訊
鄭雅瑋2025-05-19T09:59:49+00:00年近五十歲的李小姐,長年飽受突如其來的嗜睡困擾,常在工作或開會時突然感到極度疲倦,只能仰賴外力與意志勉強維持清醒。因時常擔心被誤會成「薪水小偷」,長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嚴重影響了工作表現,直到日前往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官怡君醫師門診就醫,經過夜間多項睡眠檢(Polysomnography, PSG)及日間多次入睡檢查(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後,確診為第一型猝睡症(Narcolepsy Type 1),透過規律服藥與調整生活作息,目前病情已逐步穩定並受到良好控制。 神經內科暨臺北神經醫學中心退化性神經疾病科主任官怡君醫師表示,猝睡症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疾病,主要因大腦中維持清醒的「食慾素」分泌不足所致。研究資料顯示,第一型猝睡症的發病高峰多在青春期與二十歲出頭,盛行率估計為每十萬人中有25至50人罹患,男女罹患比例相當。而猝睡症第二型略為少見,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20至34例。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冠疫情升溫 請踴躍接種新冠疫苗
鄭雅瑋2025-05-19T09:51:12+00:00訊息轉載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官網首頁/訊息專區/最新消息:https://www.tmuh.org.tw/news/info/7147
食藥署呼籲:務必慎選合法醫療器材 進行非侵入性皮膚皺紋與細紋治療
鄭雅瑋2025-05-15T09:27:54+00:00現今媒體及網路充斥許多宣稱拉提、緊緻肌膚或去除皺紋等療程的醫美廣告,食藥署呼籲,民眾如想尋求治療皺紋及細紋,應至合格醫療院所,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並以食藥署核准具電波除皺及超音波拉提功能的醫療器材進行非侵入性皮膚治療,避免落入不肖業者使用非法醫療器材之陷阱。 電波除皺及超音波拉提治療並非所有族群都適用,像是兒童或孕婦、裝有植入式心律調節器或心臟去顫器,以及治療區域有開放性傷口、感染或嚴重皮膚病等情形,都不建議接受電波除皺或超音波拉提治療。治療後可能產生紅腫、緊繃、刺痛、灼熱、短暫腫脹或瘀青及暫時性神經反應等現象,應依照醫囑護理治療部位,像是加強保濕及防曬、避免接觸高溫或過度搓揉治療部位,一旦發生併發症,應及時回診,尋求專業協助。 食藥署再次提醒,在接受電波除皺及超音波拉提治療前,應注意以下三個要點:首先,民眾應選擇合格醫療院所;第二,應與具執業登記之合格醫師討論,並確實告知病史,由專業醫師依個人健康狀況,審慎評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及醫療器材;第三,在施作療程前,應確認所使用之醫療器材經食藥署核准。電波除皺及超音波拉提設備皆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食品藥物管理署對其上市前審查均嚴謹把關始核予許可證。如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 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相關查詢);如有發現醫療器材不良品或使用醫療器材引起之不良反應,請至藥品醫療器材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通報。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8-82493-1.html
響應世界高血壓日 攜手防治高血壓 為你我健康把關
鄭雅瑋2025-05-15T09:23:06+00:00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更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與腎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與台灣高血壓學會攜手多方,共同舉辦「繼往開來 公私齊心護血壓記者會」,展現社區血壓管理推動成果,並推廣「722居家血壓管理模式」,呼籲民眾定期量測、落實健康生活,守護健康。 居家血壓定期量 預防更勝於治療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結果,112年國內十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名列前茅,為協助民眾盡早發現血壓健康問題、及早介入,國民健康署持續宣導18歲以上民眾每年在家量1次722血壓值(即連續量血壓7天、早晚各1次、每次量2遍),台灣高血壓學會也表示「相較於診間量測,居家血壓能更真實反映患者日常血壓狀況,且對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力更高。」 針對家中沒血壓計的民眾,國民健康署也透過公部門與民間產業協力合作,鼓勵醫療院所、社區藥局及民眾觸及率高的場所(如超商、量販店、車站及農漁會等)設置正確血壓健康站,供民眾免費使用。 AI測量小幫手 守護血壓顧健康 為了協助民眾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除了提供正確量血壓環境之外,國民健康署結合專業學會、以及民間健康AI數位科技介入模式,可完整記錄血壓數據、長期追蹤健康狀況,使血壓管理更加精準與個人化。透過AI數位工具定時提醒功能,避免民眾忘了量測或沒有紀錄的情形,民眾只要將血壓機的數值拍照、上傳至數位工具,系統會偕同AI智慧技術與雲端系統來判讀血壓數據,並自動進行推播提醒,與後續的衛教服務,幫助監測血壓健康。 公私齊心護血壓 共創健康新未來 國人的健康是政府、學術、醫界與社區共同努力的目標,除了政府持續推廣高血壓防治策略外,學會也製作多項衛教工具,包含血壓健康紀錄本、正確量血壓衛教影音教材等,讓民眾更容易做好血壓管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高血壓初期通常沒有特別感覺,需透過「定期測量」才能掌握自身血壓狀況,並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低油、糖、鹽及高纖(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方能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 [...]
【新國民醫院】慢性病長者免驚 雷射微創新技術 解決男人排尿困擾
鄭雅瑋2025-05-15T09:13:56+00:00攝護腺肥大和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臺灣民眾飲食習慣的西化,慢性疾病的病人增多,也有更多的攝護腺肥大男性,因為膀胱出口阻塞產生解尿的困擾,而被診斷出來。傳統的攝護腺肥大手術治療,以「電燒切除」為主,有健保給付,但其恢復期及尿管留置時間較長。 目前有一種新型微創攝護腺拉開術,主要是透過拉開攝護腺的方式,將肥大組織拉開釘在適當位置,透過像拉開窗簾的原理,打開阻塞的尿道,使病人排尿順暢。由於微創攝護腺拉開術不用切除攝護腺,幾乎不會流血甚至沒有傷口。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泌尿科蕭志豪主任進一步補充,微創攝護腺拉開手術對合併有慢性病的病人也是一大福音。局部麻醉的應用降低了手術風險,而術後快速拔除尿管,減少疼痛感,術後血尿恢復快,可以快速的回復日常生活。 蕭志豪醫師也提醒民眾,時常留意自己或者親人的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從攝護腺的檢查做起。尤其攝護腺肥大不僅是年長男性的問題,一般男性應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表分數評估攝護腺肥大症狀,以及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查量測攝護腺體積,並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減緩排尿症狀,遠離疾病的威脅。 圖: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泌尿科蕭志豪主任透過「微創攝護腺拉開手術 (Urolift)」解決許多男性攝護腺肥大之問題。 媒體: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5/4/30/n14495136.htm 文章轉載自新國民醫院官網首頁/訊息專區:https://www.skmh.com.tw/news_detail.php?Key=372
腳踝拉傷當小事!婦人半年後小腿萎縮、跛行難行 萬芳醫院微創手術助重拾行動自由
鄭雅瑋2025-05-14T16:30:26+00:0055歲的林小姐居住於金門,某日搬運物品時突然感到腳後跟劇烈疼痛並出現腫脹,因外觀無傷口,自認只是輕微拉傷會自然痊癒,便未積極就醫。未料情況惡化,半年後行走時已有明顯的跛行,小腿肌肉嚴重萎縮,整個肌肉群輪廓幾乎消失。由於當地醫療資源有限,林小姐遂前往臺灣本島求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阿基里斯腱已完全斷裂,斷裂間隙超過10公分,已錯過修補黃金期,須接受肌腱重建手術。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部陳昱斌醫師評估後,為她安排「微創肌腱重建手術」,以兩個2至3公分的小切口,植入自體肌腱以重建斷裂處。手術歷時約1小時,相較傳統手術數十公分大切口方式,該手術創傷小、出血量低,也降低感染與併發症風險。術後6個月,林小姐步態明顯改善,不僅能再度登山旅遊,更重新找回生活品質與自信。 阿基里斯腱是人體最粗壯、承受壓力最大的肌腱,位於小腿與腳跟之間,是支撐人體行走、跑步與跳躍的關鍵結構。一旦發生斷裂,將喪失行動能力,復原期常需數月甚至更久,對生活影響深遠。前NBA球星Kobe Bryant便曾於比賽中遭遇阿基里斯腱斷裂,儘管即時手術並積極復健,最終仍難以重返巔峰,成為其職涯轉捩點之一。 傳統阿基里斯腱修復手術需切開10至15公分皮膚進行縫合或移植,術後常見感染、疤痕明顯、長期疼痛等問題,對糖尿病、皮膚條件不佳或需洗腎的病人更是高風險族群。 為克服上述限制,陳昱斌醫師引進並優化歐洲微創技術,依據病情分為兩種處理方式: 微創縫合術:若病人在斷裂一個月內就醫且肌腱尚未變性,可透過7個微小切口(最大僅1公分)以皮下縫合技術對接肌 腱,保留局部血腫促進自體癒合,手術僅需15至20分鐘,且術後併發症風險低,疤痕近乎無痕,復原快速。 微創重建術:若像林小姐般肌腱已回縮之慢性斷裂,則以自體肌腱補足缺損處,約1小時即可完成手術,能顯著降低傳統手術 常見的傷口癒合不良與感染問題。多數病人術後6至12週即可恢復步行與活動能力,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降至最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