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戒菸、節酒、戒檳」健康講座

2025-07-01T13:59:19+00:00

守護健康三部曲:戒菸・節酒・戒檳!健康從「心」開始的第一步!菸、酒與檳榔不僅傷身,也影響生活品質。透過講座,認識其危害、破解迷思,一起學習說「不」的勇氣與方法,邁向更健康的人生!   🔺主題:「戒菸、節酒、戒檳」健康講座 🗓日期:114年3月19日 🎙 主講者:耳鼻喉科陳彥均醫師 講座內容重點: 1️⃣菸品的危害 2️⃣酒精的危害 3️⃣檳榔的危害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你知道嗎?癌症篩檢真的很重要!

2025-07-01T13:48:08+00:00

你知道嗎?癌症篩檢真的很重要! 112年全台近487萬人完成篩檢,揪出約1.1萬名癌症、5.2萬名癌前病變,成功救回超過6.3萬人!健保補助5項免費癌症篩檢,定期檢查,讓健康多一份保障!   🔺 主題:癌症篩檢宣導講座 🗓 日期:114年4月2日 🎙 主講者:王個管師   [...]

哺乳媽媽外出別擔心 全國逾4千處哺集乳室 地圖、LINE輕鬆查

2025-07-01T13:05:05+00:00

為提供媽媽們安心、便利的哺乳環境,全國目前已設有超過4千處哺集乳室,遍及百貨公司、量販店、車站、航空站、捷運交會轉乘站、醫療院所及企業職場等各式場所。國民健康署更提供「哺集乳室地圖」及Line官方帳號,讓媽媽們能隨時查詢,輕鬆享受哺集乳時光。 安心友善空間設置,體貼哺乳媽媽需求 為保障婦女在任何場所可依嬰兒需求哺餵母乳,免於受到任何干擾、歧視,並提供有意願哺乳媽媽友善的環境,我國早在民國99年就已經立法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保障媽媽在公共場所公開哺餵寶寶母乳,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並規定符合一定面積之公共場所,應設置哺(集)乳室,同時鼓勵業者自願設置哺集乳室,亦明確規範哺集乳室除專供媽媽們哺乳或集乳使用外,不得作為其他用途,以保障哺乳媽媽們在需要時可以安心使用。 一位育有5個月孩子的新手媽媽表示,原本擔心帶寶寶出門哺乳會不方便,後來有機會使用到百貨公司及親子館的哺集乳室,在這個專屬於哺乳媽媽和寶寶使用的空間裡,有洗手設施和有靠背的椅子,門可以從內部上鎖,也設有遇到緊急狀況可以使用的求救鈴或求救設施,兼顧到媽媽哺乳的隱私性、方便性以及安全性,減輕帶寶寶出門及哺乳的不方便,而隨著帶寶寶出門的次數越來越多,發現很多場所都設有哺集乳室,讓她可以依據自己和寶寶的需求,持續哺餵母乳。 另育有3歲女兒及剛滿週歳兒子的職場二寶媽也分享,哺乳期間運用上、下午的上班時間30分鐘及午休時間集乳,並使用儲乳瓶保存在冰箱中,下班時便可使用保冷袋及冰磚等保冷用品帶回家哺育寶貝,因為有方便可近的哺集乳室,讓身為職業婦女的她,也可以純母乳餵養寶寶到6個月大。她提到,哺乳媽媽除了需要家人的支持及善用時間,哺集乳室也是支持媽媽持續哺乳的一大助力。 線上地圖隨手查,快速掌握位置、路線 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113年底全國總共有4,049處哺集乳室,包括特定公營場所、鐵路車站、航空站、捷運交會轉乘站、旅館、百貨公司及零售式量販店等公共場所,依據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應設置的哺集乳室共2,698處,以及國民健康署及各縣市衛生局(所)持續推動法定外自願設置哺集乳室之場所,如學校、醫療院所及企業職場等,共計1,351處。 為方便民眾查詢哺集乳室設置地點,國民健康署在孕產兒關懷網站提供「哺集乳室地圖」,民眾可透過手機定位查尋附近哺集乳室及樓層,或在外出前針對預定前往的鄉鎮市區做查詢,以及連結網路搜詢引擎地圖功能,確切得到前往哺集乳室的交通路線。除了透過網站查詢,民眾也可以加入孕產兒關懷Line官方帳號(ID:@mammy870870),不僅可以定期收到婦幼相關衛教訊息外,還可以透過選單,快速連結到網站查詢哺集乳室地圖。 哺餵母乳好處多,善用資源更放心 哺餵母乳對於孩子的成長好處多多,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鼓勵媽媽哺餵母乳,透過方便友善的「哺集乳室地圖」,就近即可找到可以使用的哺集乳室;民眾若有母乳哺育相關問題,亦可參考國民健康署孕產兒關懷網站提供的母乳哺育宣導影片,以及各縣市哺乳課程或支持團體資訊,也可以撥打免付費孕產兒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抱緊您!),由專業人員為民眾提供服務,歡迎多加利用! [...]

健保推動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及學名藥 共創醫病健保三贏

2025-06-30T08:53:11+00:00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為支持藥品多元供應,以強化藥品供應韌性,保障病人用藥權益,自113年7月1日起推動鼓勵使用生物相似藥品,並於114年8月起擴大納入癌症化學治療之學名藥(下稱癌症化療學名藥),包括許多病友熟知的「歐洲紫杉醇」、「小紅莓」等,期能提升學名藥使用占率,活化健保資源,加速引進更多治療新藥,全民共享健保計畫成果。 隨著原開發廠藥品專利到期,品質相似而研發製造成本及藥價較低之生物相似性藥品及學名藥紛紛投入市場,歐美日各國均透過鼓勵使用這些藥品讓整體藥費降低,同時換取更多創新藥品引進,得以治療更多病人。近年受國際疫情、戰爭等因素影響,導致全球藥品供應不穩定,健保署為確保健保用藥供應穩定、降低國際外在因素影響,自113年7月起推動「使用生物相似藥品鼓勵試辦計畫」,健保收載之生物相似性藥品占整體同成分藥品達11.9%(生物相似藥品計有10個成分、36個項目),較112年7.38%明顯提升。 健保署表示,為進一步推廣使用學名藥政策,預計自本年8月1日起擴大試辦癌症化療學名藥(計有15個成分,100個學名藥項目),整體藥費規模達16億元,使用量占率43%,期待實行本計畫後能提升學名藥醫令量占率達70%。本計畫獎勵措施包含處方開立獎勵,開立本計畫化療學名藥每一處方獎勵150點。經統計,113年符合本計畫之處方計有26萬張,若未來新增30%處方轉換,則推估有33萬張處方符合獎勵條件,財務支出約4,988萬元。 健保署推動「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及學名藥之鼓勵試辦計畫」,以嘉惠病人及強化藥品供應韌性為目標,期未來能提供醫師及病人更多用藥選擇,並逐步擴大納入更多藥品於試辦計畫,達到保障藥品供應,確保民眾用藥無虞。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6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7-82878-1.html

因應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及國際間疫苗接種建議調整,今年秋冬新冠疫苗將以LP.8.1疫苗為優先選擇並儲備不同製程之JN.1疫苗,並自10月1日起,調整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孕婦、滿6個月以上未滿6歲幼兒及相關高風險族群等共10類接種對象

2025-06-30T08:46:54+00:0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7)日表示,因應今(2025)年秋冬防疫需求及新冠病毒變異快速,依據近期監測資料,全球多數國家主要流行變異株為LP.8.1,國內目前雖以NB.1.8.1為主,但LP.8.1已有增加趨勢,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盟、美國於5月公布之建議,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年6月12日會議決議,今年秋冬新冠疫苗「以LP.8.1疫苗為優先選擇,並儲備不同製程之JN.1疫苗以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 另考量國際間新冠疫苗接種建議從「普遍接種策略」轉為「風險族群導向策略」,以年長者或有重症高風險因子者為主要接種建議對象,ACIP當次會議亦決議調整今年秋冬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以下10類對象: 65歲以上長者。 55-64歲原住民。 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孕婦。 6個月以上高風險對象,包含符合流感疫苗高風險對象條件(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以及結核病、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患者。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 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

善用健檢找三高 健康醫院齊守護

2025-06-27T10:15:31+00:00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11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有5項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慢性病相關(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及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病),共造成6.1萬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約30%。民眾只要透過定期健檢及健康管理,就能及早預防三高。 定期健康檢查,幫助早期發現三高 為強化慢性疾病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再升級,將年齡下調至30歲,增加「三高慢性病」風險評估服務,並提供健康生活衛教,聚焦從三高檢查結果找出高風險族群,並介入與追蹤照護,強化三高慢性病預防。 守護三高防線 健康醫院第一線 全國醫院也透過健檢服務,全力推動「健康台灣三高防治888」政策預計目標至2030年,將8成病友加入照護網,讓照護網內的8成病友接受生活習慣諮詢,並讓8成病友的病情獲得控制。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結合家庭醫學科、營養室、護理部及社區志工團隊深入社區進行健康篩檢,及透過數位科技運用教導民眾同意將健檢資料上傳至健保雲端,掌握個人健康存摺資訊,並依民眾需求提供進行生活型態評估、衛教講座及衛生指導,與民眾共同訂定健康目標,80%病人穩定控制三高,落實全人健康管理。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斗六分院,積極投入三高風險族群的整合式照護,透過健檢資料比對與主動追蹤,及早找出潛在個案,納入照護網絡,後續搭配飲食實體模型進行飲食指導,並運用智慧平臺與APP進行個案管理,亦透過定期電訪與雙向溝通,持續針對民眾健康提供關懷與追蹤。 善用健檢資源,同意資料上傳連結健康管理,提早預防三高 預防三高除了注意飲食、運動、菸酒之危險因子之外,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可運用政府提供各類健康檢查(如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鼓勵民眾同意醫療院所協助將健檢結果上傳至健保署健康存摺,健康存摺將主動連結相關健康管理方案或衛教資源,由醫療團隊提供服務,協助民眾採行健康生活,共同逆轉三高並延後三高慢性病的發生。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6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7-82869-1.html

【雙和醫院】攤商意外路倒命危 選擇器捐遺愛人間

2025-06-27T08:57:55+00:00

日前一名60多歲的夜市攤販老闆,意外路倒導致頭部外傷合併顱內出血,當下雖送醫搶救,但後續狀況不佳轉入加護病房,還得靠插管維持呼吸,家屬與醫師、社工討論後,考量到病人曾表示不想要過這種無法動彈、處處得靠他人協助的失能生活,最終決定尊重其意願;另一方面,家屬也想幫他行善積福,在社工的協助下,決定進行器官捐贈遺愛人間。   在得知此大愛意願及精神後,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器官捐贈與移植團隊便緊急啟動器捐流程,協調護理師立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同步召集內外科、手術室、麻醉科及加護病房等數十位醫護人員,最終順利完成腎臟捐贈與腎臟移植手術,在專業團隊協力下,幫助一位腎臟病末期且急需腎臟移植救治的病患及家庭重獲新生。   器官捐贈紀念日將近,雙和醫院日前在院內大廳舉辦「心願滿 圓滿愛」衛教活動,宣導器官捐贈、安寧緩和醫療及預立醫療決定等善終三法自主權利。雙和醫院院長李明哲表示,善終三法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及「病人自主權利法」,並解釋,民眾常認為醫院是「救人」的地方,但其實醫院的職責是「助人」,特別是在醫療有極限的情況下,該如何安置生命末期病人的心靈,幫助病人身心靈解脫相當重要。因此,推廣善終三法的關鍵就是要鼓勵民眾幫自己做決定,有了這樣的觀念後,才能夠進一步昇華至幫助他人的大愛精神,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讓生命延續。   李明哲院長指出,台灣目前有超過1萬人在等候器官捐贈,每天平均有3.3人因等待不到合適的器官過世,雙和醫院自2008年成立以來,積極布局移植醫學與器官捐贈推廣,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信念,整合多元醫療照護團隊,努力朝全方位移植醫療中心邁進。迄今累計執行超過172例器官摘取及移植手術,其中包括2023年7月完成首例肺臟移植手術,同年11月完成首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且高難度的肺臟移植手術,陸續於2024年5月順利完成第二與第三例。   李明哲院長表示,有這樣的成果,不僅是展現醫學中心級的高端手術能力,更體現跨科別團隊的溝通與協作能力;在器官勸募部分,雙和醫院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不定期舉行器官捐贈說明會,增進社會大眾對器官捐贈觀念之認同,2024年號召逾300位民眾響應,影響不計其數。若有相關問題,歡迎與雙和醫院社工室聯繫。 文章轉載自雙和醫院官網首頁/雙和新知/最新消息:https://shh.tmu.edu.tw/page/NewsDetail.aspx?seq_no=20250626122125530231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戒菸・節酒・戒檳,一起守護口腔健康!

2025-06-26T09:30:39+00:00

守護健康三部曲:戒菸・節酒・戒檳!從「心」出發,認識菸、酒、檳榔的危害,破解迷思,學習說「不」的勇氣與方法。一起邁向更健康、更有品質的生活!   🔺健康守門員講座|戒菸・節酒・戒檳,一起守護口腔健康! 🗓 日期:114年4月30日 🎙 講者:北醫附醫 耳鼻喉科 陳彥均 醫師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吃出好體力 抗癌不費力

2025-06-26T09:20:56+00:00

癌症治療期間常伴隨食慾不佳、體重下降與肌肉流失,適當補充熱量與蛋白質,有助於維持體力、提升免疫力,是支持治療不可或缺的一環。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營養衛教講座 |吃出好體力 抗癌不費力|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Y2jK1hvnM 活動日期|114年5月7日(二) 主講人|北醫附醫 盧倫 營養師 講座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