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愛.述說』」圖文徵稿溫暖啟動,邀你用照片與文字傳遞癌後人生的光與愛

2025-05-02T11:21:31+00:00

說出口,就是力量—— 還記得在診間被宣告罹癌的那一刻,那如五雷轟頂般的震撼嗎?   儘管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癌症」逐漸被視為可控制的慢性病,但當那張「重大傷病卡」正式落入手中,人生的軌道仍難免被迫轉向,展開一段被稱為「癌後人生」的新篇章。   財團法人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長年關注癌症病友與家屬的心理適應與情緒照顧,深知在身體治療之外,心靈的支持同樣不可或缺。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表達、被聆聽,也被理解,基金會再次舉辦【第六屆『愛.述說』】圖文徵稿活動,誠摯邀請每一位曾走過、陪伴過、照顧過癌症歷程的你,用影像與文字述說那段心底的故事。   【活動說明】 今年徵稿以【2025第一屆世界心理腫瘤日,把愛說出口】為主題,透過1張象徵癌友與照顧者間「愛」的照片,搭配 150至250字的真實故事文字,述說抗癌路上的心境轉折與情感連結,這不僅是個人抒發的平台,更是社會共享情感與支持的起點。 [...]

3C有界線,親情不掉線-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衝突

2025-05-02T10:47:54+00:00

在數位科技快速滲透日常生活的今日,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已成為許多兒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孩子越來越早接觸3C產品、每日使用時間不斷攀升,其社交互動、情緒發展與認知能力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根據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對國內兒少網路使用行為調查顯示,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從2021年的3.17小時增加至2024年的3.96小時,首次接觸網路的年齡也從8.7歲降至7.1歲,顯示3C產品與兒少生活日益緊密。不僅如此,據兒童福利聯盟(2015、2014年)調查,約有20%至25%的兒少曾因3C使用與家長產生衝突,另衛生福利部統計,兒少遭身體不當對待案件中約有16%與管教兒少3C使用有關,顯示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課題更加嚴峻。 除3C引發親子教養的衝突外,兒少的網路安全意識亦令人憂心。根據家扶基金會2025年最新調查,約半數兒少認為可以在社群媒體上公開個人資訊,且有近5成的兒少不知道如何設定社群平台隱私權限,另有4成表示家長從未與他們討論過網路安全議題。這使得兒少在缺乏防護的情況下,易成為性剝削受害者,甚至捲入網路犯罪。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及本部統計,2024年遭受性剝削的兒少中,有7成案件是透過網路媒介,而性剝削嫌疑人中有一半是兒少,犯罪手法有9成涉及性私密影像犯罪。 為提升社會對兒少數位使用議題的關注,並協助家長建立有效教養策略,衛生福利部將於5月2日舉辦「3C有界線,親情不掉線」終止兒虐守護系列記者會。現場將邀請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柯慧貞主任、展翅協會陳時英組長及親子教養專家王晴與談。柯慧貞主任從青少年沉迷手機與社群媒體如何導致焦慮與憂鬱情緒,說明學校與家庭如何共同建立數位使用規範及媒體內容選擇標準;王晴則指出,親子協商3C使用的過程中應堅持底線,同時給予空間與原則,而教養的關鍵應從家長自身做起,避免3C成為「數位保母」; 陳時英組長提及青少年因為對親密關係的好奇及渴望,在數位環境更易展開與性有關話題,提醒家長教導孩子辨識網路危險信號,建立信任感成為孩子求助時的後盾。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司長張秀鴛呼籲,3C產品本身並非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正確使用並建立合理界線。她強調,應避免為了使用3C而傷了親子關係,父母能以身作則,做個好榜樣,理性與孩子討論合理3C使用規範,積極與孩子溝通網路安全議題,上網設底線,安全不脫線,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下守護兒少平安成長。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8-82373-1.html  

為提升心血管外科手術品質,健保114年5月1日起納入給付「手術封合劑」

2025-05-02T10:43:52+00:00

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為持續提升外科手術治療品質,於114年5月1日起將原由民眾自費使用之新醫材「手術封合劑」,給付於A型急性主動脈剝離術、主動脈根部手術等急性心血管手術。預估1年約1,400名病人受惠,健保挹注約2,700萬點。 114年3月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特材部分)與會代表及臨床專業討論同意,納入健保全額給付。考量此類醫材主要用於封合手術中出血部位,防止吻合和縫合部位的血液滲漏,適用範圍廣泛,但因健保資源有限,故優先給付於A型急性主動脈剝離術、主動脈根部手術等急性心血管手術,每次手術可使用1組。訂定支付點數4mL為23,662點,並依規格進行相應調整,2mL規格支付點數11,831點;5mL以上規格支付點數29,577點。另,目前支付價格亦高於日、韓、澳等國家。 健保署表示,手術封合劑,尤其在主動脈手術中,作為心血管外科修補方法的輔助工具,能有效加強已縫合部位及主動脈吻合處(如剝離、破裂或動脈瘤處)的加固功能,對臨床具有相當必要性。現行為民眾自費使用。 本案特材共有百特、泰爾茂、埃默高等3家廠商供應,涵蓋不同規格,目前國內使用以4mL為主。大多醫院採購1至2家的產品。 健保署表示,為確保國民基本醫療需求和健康利益,將持續爭取健保預算,努力將具有實證效益且臨床治療需求的新醫材納入健保,建立更完善的醫療給付,以減少民眾經濟負擔,並增進醫療價值與民眾健康。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8-82364-1.html

強化自主醫療決策 健保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給付

2025-05-02T10:39:53+00:00

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為尊重病人醫療自主,保障病人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力,衛生福利部自114年5月1日起擴大「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健保給付對象,預估約180萬人受惠。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是在一個人仍具備清楚意識及表達能力的情形下,預先對未來可能失去表達能力時決定醫療照護方式。健保自113年7月1日起,針對特定疾病且具行為能力之住院病人,提供每人終生一次「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簽署者,由健保支付3,000點。截至114年3月底,統計共51家院所申報155人次。 為鼓勵民眾提早規劃末期醫療照護,「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之適用條件,除原有符合安寧療護收案條件者、輕度失智症(臨床失智評估量表0.5至1分)、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所公告之病名及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收案對象外,自114年5月1日起再擴大新增「65歲以上重大傷病病人」,以及「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或全民健康保險地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之65歲以上多重慢性病病人」之對象。同時,由住院擴大至醫院門診與基層診所服務,增進預立醫療決定服務可近性,落實善終權益。 目前全國計有285家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服務,民眾可至健保署全球資訊網查詢院所名單(路徑:首頁\健保服務\健保醫療服務\院所查詢\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查詢)或由健保快易通APP查詢(附件)。 健保署強調,預立醫療是實現醫療人權與病人自主的重要一環,同時讓家屬提早瞭解病人真正意願,降低家屬幫病人做決定的為難與不確定感,尊重和支持病人的決定,建構一個更人性化、有尊嚴的末期醫療照護體系,呵護病人尊嚴的善終。   文章轉載自衛生福利部官網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1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4月新聞:https://www.mohw.gov.tw/cp-7179-82352-1.html

【萬芳醫院】蛋白尿竟是致命警訊 65歲女因延誤治療引發肺出血與腎衰竭

2025-05-02T10:22:25+00:00

一名65歲女性本身有高血壓,平時規則服藥追蹤,並無糖尿病病史。她在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蛋白尿,因當時並無明顯不適,便未進一步就醫。一年後再次檢查時,報告顯示腎功能異常,前往腎臟科門診進一步檢查,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已降至15mL/min以下,蛋白尿為2.6克/天,因症狀符合腎炎症候群,因此抽血檢驗相關自體免疫抗體,確診為「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血管炎」。 病人確診後立即接受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治療,控制免疫系統異常反應,然而,兩週後病情惡化,出現肺出血合併呼吸衰竭,緊急接受氣管插管並轉送入加護病房。醫療團隊隨即進行血漿置換與血液透析等治療,三週後病情穩定,順利拔管轉出加護病房,再經一個月後,病人成功脫離透析,恢復自主腎功能並順利出院。但因病程嚴重加上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導致病人體力大幅衰退,目前仍需依賴輪椅輔助行動,並需持續服藥並定期追蹤。 臺北市萬芳醫院腎臟內科劉崇德醫師說明,「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相關血管炎」(簡稱AAV),這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自體免疫疾病,病人體內會產生抗體攻擊自身血管壁,導致血管發炎和壞死,尤其以腎臟與肺部最易受影響,一旦腎臟血管受損,可能進展為腎衰竭,嚴重者需終身透析;而肺部血管破壞則引發肺出血與呼吸衰竭,危及性命。 AAV主要可分為「顯微多發性血管炎、肉芽腫性多發性血管炎與嗜酸性肉芽腫伴多發性血管炎」三種類型,臨床表現各異,常見症狀如疲勞、發燒及體重減經等症狀。劉崇德醫師說:「病人初期其實並非完全沒有症狀,只是症狀非常不明顯,像是疲倦、無力、身體說不上哪裡不舒服,讓人容易輕忽。」這些非特異性症狀,是免疫系統已經開始攻擊血管的表現,蛋白尿是最早也最容易檢查出的異常指標。 至於AAV的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劉崇德醫師說明,臨床推測與感染或疫苗接種後免疫系統被激活有關,例如流感、腸胃炎等常見感染,或疫苗引發免疫反應皆可能是誘因之一。他觀察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AAV個案有明顯增加,「過去一年可能只遇到一、兩位相關病人,現在可能一、兩個月就有新病例報到,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更是高風險族群。」 目前AAV仍無法完全治癒,需長期使用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雖能有效控制病情,卻也伴隨感染風險增加與體能下降等副作用,對年長者而言更具挑戰性,劉崇德醫師建議,若健檢報告出現蛋白尿或腎功能異常,即使自覺無症狀,也不可輕忽,應盡早安排門診追蹤與檢查,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機。 文章轉載自萬芳醫院官網首頁/民眾專區/公告專區/新聞稿:https://www.wanfang.gov.tw/news/post/1d29ec77ab7a4271

【萬芳醫院】防跌密碼-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

2025-05-02T10:18:06+00:00

為提升家長對嬰幼兒安全之照護意識,及營造安全居家環境知能,配合市府宣導嬰幼兒防跌主題, 歡迎瀏覽懶人包影片與宣傳海報、DM。 嬰幼兒防跌資訊動畫政策懶人包45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67dCjQN1E 文章訊息轉載自萬芳醫院官網首頁/民眾專區/公告專區/最新消息:https://www.wanfang.gov.tw/news/post/9994ad79954958c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114/06/17(星期二)14:30-16:30癌症資源中心病友活動:預防醫學與芳香療癒(含手作香氛除溼袋)

2025-05-01T15:05:34+00:00

季節交替,空氣中瀰漫著潮濕的水氣,也悄悄牽動著您的情緒嗎? 來吧,一起轉換心情,讓植物的芳香溫柔相伴,為生活注入一抹清新。   主題:預防醫學與芳香療癒(含手作香氛除溼袋) 日期與時間:114/06/17(二)14:30-16:30 (**14:20-14:30簽到入座) 地點: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萬才癌症大樓 (**活動當天請搭乘5B或5C抵達8樓5081會議室) 對象及人數:癌症病友共20位(北醫附醫癌友優先) 費用:免費 [...]

【雙和醫院】為何乳癌易復發?亞洲人乳癌好發年齡低 越年輕癌症越惡性?《乳房外科 蘇智銘醫師》

2025-05-01T10:41:43+00:00

根據衛福部統計,女性終其一生每10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乳癌好發年齡為45歲至69歲。 而雙和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蘇智銘則表示,近年來得乳癌的病患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 不幸的是,這些罹患乳癌的年輕女孩,腫瘤的惡性度和復發率也較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麼發現自己乳房的異狀?罹患乳癌後治愈率高嗎? 我們來聽聽蘇醫師怎麼說。 影片轉載自【健康療天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qZeDj8xoc

【雙和醫院】為眩暈症所苦 天旋地轉好想吐《陳龍 副院長》

2025-05-01T10:39:18+00:00

內容聚焦眩暈症常見的發生主因、高危險族群及預防治療, 醫生更提醒眩暈狀況可大可小,嚴重的話甚至是中風的徵兆,大眾千萬不可輕忽。 03:21 雙和醫院副院長 陳龍/眩暈可能是中風?簡易自我檢測 13:29 雙和醫院副院長 陳龍/三高心血管患者 眩暈發作速就醫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