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當前轉移性癌症治療的反思 (上)2020-04-10T07:05:40+00:00

    Project Description

    癌細胞的生物行為可歸納為下述: 1.是病人自己的細胞,免疫系統認不出來; 2.不是外界侵入的細胞,早期不易引起症狀; 3.是失控的細胞 (從高度分化回到原始); 4.會從原本的器官跑到別種器官; 5.癌細胞會綁架其他細胞幫忙自己存活; 6.採用無氧代謝,大量攝取葡萄糖。當癌症一旦發生轉移它就變成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外科手術、局部性療法與放射治療並非全身性治療;賀爾蒙治劑、血管生成抑制劑、分子標靶藥物僅能控制,無法根治;化學治療雖然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方案,但所造成的副作用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它是人類在發展癌症治療的歷史中一個美麗的錯誤,絕非最終解決之道。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檢視癌症形成與發展的原因才有可能有效的破解癌症並減少對人體的傷害。癌症的形成與進展和基因突變、表觀基因變化、細胞訊息傳導俓路的變異、以及細胞與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相關的研究如火如荼進行中。合理的治癌哲學應是1. 利用各種治療方案將癌細胞數目降低到免疫系統能控制的範圍內; 2.活化免疫系統來殺死/抑制癌細胞來根除已經轉移到全身的癌細胞。癌症治療未來的發展應考慮多種療法合併使用並以免疫治療為主軸,務必精準且副作用少,並以能縮短治療期間且維持長久效果為目標。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轉移性的癌症可以說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想要戰勝轉移性癌症必須先了解癌細胞的生物特性。

    癌細胞是病人自己的細胞所轉變而成,它們不是從外界侵入身體的微生物而是身體的叛徒,很不幸地是身體的免疫系統不容易察覺到它們的存在。癌細胞的週圍大多不會有激烈的發炎反應,因此癌腫瘤的形成通常是無聲無息,等到有為數十億個左右的細胞聚集在同一位置才會為我們所偵測到。

    電影<侏儸紀公園裡>有一句經典台詞 「生命終究自己會找到出路」 (Life will find its own way out.)。人類的身體是一個高度進化的生物體,雖然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均來自同一受精卵,但經過了不知多久的演化後,我們的身體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器官,每一器官都高度分化各司其職,譬如:肺臟可以交換氣體,讓血流中充滿足夠的氧氣;肝臟細胞負責製造必要的蛋白質及解毒。在這種高度分化的過程中,特定細胞發展了特別功能卻也喪失了許多類似單細胞生物之原始能力,如: 自我覓食、 自我行動…等。然而,細胞的老化仍是無可避免地。我們的細胞似乎知道自己終將凋亡,但他們並不想坐以待斃,因此就背叛了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基因的突變,企圖藉著這些突變的基因改變自己應變環境的能力而能獨立永久的生存,但是它們並不知道自己其實不是存活在宇宙的大環境中,而是存活在一個高度分工合作的生物體環境裡面,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他們戰勝了(形成癌症),卻也殺死原生物體而終究無法獨立存活在宇宙的大環境中。除了老化之外,其他會造成基因突變的原因包括:吸菸、飲食、環境污染、輻射、肥胖與感染…等等。我們也可以做另類思考,當前述這些不好的因子會殺死正常細胞的時候,正常細胞的基因也會因此而突變企圖使細胞能逃脫死亡之命運。

    前人的努力讓我們知道了基因才是決定細胞如何生存的主角,基因怎麼變化就決定了細胞具有甚麼樣的功能。當一個細胞發生了基因的突變之後,會製造新的蛋白質或其他產物而獲得新的功能,這些新的功能也需要與細胞周圍的環境(微環境)發生互動才能讓細胞執行新的功能以進一步完成它想要獨立生存的目的。譬如,癌細胞開始離開原始的臟器,去尋找一個更容易得到營養的地方存活,這就是“轉移”。癌症容易轉移到肝臟、骨髓、肺臟、腦部等這些血流豐富且養份充足的器官就不難理解了。又譬如說癌細胞為了對抗可能來自身體微環境中免疫細胞的攻擊,就會在自己的細胞表面加上一些武器來麻痺(癱瘓)免疫細胞以躲過危險。細胞的基因變化包括了基因本體的突變以及基因附器(表觀基因)的修飾,有時基因本體並沒有發生突變但是卻因為附器的修飾而讓基因的表現發生變化,也會肇始癌症。形成癌症的機制包括致癌基因的過度活化、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與凋亡調節基因的失調。(待續)

    文/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 趙祖怡醫師